▲点击图片报名,抓住风口(iOS用户请用电脑端打开小程序)
本期要点:SSI估值达到320亿,究竟意味着什么?
你好,我是王煜全,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。
最近,就在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上时,两个初创公司悄悄的完成了巨额融资。
一家是OpenAI的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·苏茨克弗(Ilya Sutskever)创立的“安全超级智能”(Safe Superintelligence,SSI)。据报道,SSI刚完成了新一轮20亿美元融资,参投方包括母公司Alphabet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。此次融资后,SSI的估值骤增至320亿美元,相较于去年9月的50亿美元估值,翻了6倍还多。
另一家是OpenAI前首席技术官米拉·穆拉蒂(Mira Murati)的初创公司“思维机器实验室”(Thinking Machines Lab,TML)。该公司集结了约30名顶尖AI研究员和工程师,其中三分之二来自OpenAI。最近,TML正在进行种子轮融资,金额可能接近20亿美元,融资后估值将达到100亿美元。据悉,知名风险投资公司A16z以及红杉资本正在洽谈本轮融资。
值得注意的是,SSI和TML成立都不到一年,而且没有发布任何产品,也没有任何收入,甚至连项目进展都对投资者高度保密。尽管如此,它们仍能融得巨资,这不禁让人好奇背后的原因。
我认为,这两起事件中,只要是牛人就能获得巨额投资,反映出了当前AI领域投资的极大热度,当然泡沫也确实不小。同时,这也表明AI大模型的传统发展逻辑已遇到瓶颈,顶尖人才不断创立新公司,寻找下一代AI范式的可能性。而资本和科技巨头也生怕错过未来,纷纷疯狂押注。
首先,在技术发展初期,特别是在当前的AI创业浪潮中,无产品、无营收却获得天价估值的情况并不罕见。
例如Anthropic,在2023年没有明确盈利的情况下,就获得了谷歌的3亿美元投资,2023年底亚马逊又投资高达40亿美元。如今Anthropic已经成为了大模型巨头公司,估值高达615亿美元,距离超越曾经芯片巨头英特尔的市值仅一步之遥。
再如法国初创企业Mistral AI,在创立仅两个月、尚未推出任何产品时,就完成1亿多美元的投资。一年后,Mistral AI又完成了第二轮6亿多美元的融资,估值达到60多亿美元。然而,当时他们仅发布了一款开源的小模型,更谈不上有什么收入。
这些案例表明,资本市场愿意为顶尖团队和未来故事买单,因为一旦押中下一个像OpenAI一样做出突破性创新的初创公司,其回报将不可估量。
此外,巨头的参与进一步推高了估值,将投资AI初创公司作为获得未来生态主导权的战略布局方式,即使很高估值也要抢占一席之地。
总之,AI浪潮的FOMO情绪(Fear of Missing Out,错失恐惧),让所有人都有点“上头”了,愿意不计成本地投入。创始团队的技术声望和对前沿方向的判断力往往成为了关键因素,盈利数据反而没那么重要了。
在这个背景下,苏茨克维和穆拉蒂都是OpenAI元老,拥有极高的行业声誉和影响力,并且聚集了顶尖人才,他们创立的公司自然也就能获得资本更大的关注。
OpenAI前CTO,米拉·穆拉蒂(Mira Murati)
不过,我觉得,有个微妙的变化在于,这次在苏茨克维和穆拉蒂身上,谷歌、以及各个风投公司们究竟在赌什么?
我推测,一上来就获得如此高的估值,可能意味着,他们俩在下一代模型的技术发展上有独特的想法,特别是在新的架构或方法上采用与传统大模型截然不同的路径。
过去几年,AI竞赛更多集中于算力和数据,谁拥有更多GPU,掌握更大规模的数据,谁就能训练出更强大的模型。然而近期,这种军备竞赛出现了质变,AI大模型的发展似乎进入了平台期。各大公司虽然仍在不停发布新的大模型,却越来越难以让大家惊喜。
Meta的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,质疑当前AI发展路线
因此,巨头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了“下一代AI新范式”。
我们曾分析,这种范式转移有可能就是从“预测下一个token”,转向“理解世界”。之前,Meta的首席AI科学家杨立昆(Yann LeCun)也指出,现有大模型已走到尽头,靠现有架构不可能实现AGI(通用人工智能)。而且,这应该是站在AI前沿研究者的共识。
苏茨克维和穆拉蒂选择从OpenAI出来,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想法,但在OpenAI内部已经难以实现。因为OpenAI已经在推理大模型等突破性不大、但更具有实用性的方向上下了重注,在公司内部从零开始做一个和原有路线完全不一致的模型,几乎是不可能的,尤其是这个模型可能还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和资源,且不一定能成功。
但是,任何一次科技浪潮中最大的获益者,都是第一批的技术应用者,这次也不例外。也许苏茨克维和穆拉蒂能引领下一次的技术浪潮,但不太可能是这次的技术应用者,也就不太可能是最大的赢家。这个机会就留给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积极探索科技应用的企业家们了。
最后,我想强调的是,人类科技史上的任何重大发现,都是突跃式的发展过程,而不是现有技术的线性放大。
当前的AI大模型,虽然已经能执行很多任务,但缺乏对于因果关系和物理世界的理解,仍然需要新的底层突破,才能向AGI迈进。SSI和TML两个公司是否会突破旧的AI范式,取得重要进展,值得大家持续关注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前沿创新的失败率很高。而且OpenAI的现状也表明,即使实现了重大突破,如何实现商业化、特别是实现盈利,也仍然是个大难题。
但话说回来,哪怕苏茨克维和穆拉蒂的尝试失败了,只要他们能为AI技术的发展提供或证伪一个新思路,那对于整个科技产业而言,就是有价值的,就值得大家的掌声。
当然,对于更广大的科技企业家和创业者而言,真正的黄金期已经到来,因为AI技术正在朝着各行各业渗透,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孕育之中。积极探索科技的应用机会,将有机会成就下一代的巨无霸企业。
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,最近AI工具发展得很快,已经可以让你实现零代码开发了。本周日,我们的前哨AI小课也将教你用响指和扣子空间等热门工具,来制作小游戏和高考择校应用,还会教你如何一键分析上市公司和给你的项目生成可视化页面。相信一定会对你有很大帮助!快快扫码报名吧!
王煜全要闻评论,我们明天见。
↓长按图片扫码报名,先人一步,领先一路
【科技特训营】看懂科技产业,离不开长期观察。线上书院模式,与王老师深度链接!为未来五年做好准备,先人一步,领先一路!
↓¥399,掌握王煜全AI产业预测精华(iOS用户请在电脑端打开)
此外,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一份清单
“全球AI独角兽TOP10”